雅库特人的生活现状
大部分雅库特人原本过掘祥半游牧的生活,冬季住处是覆土的圆木小屋,在中国称“仙人柱”,在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分布的地方还可以见到,搭起圆锥形桦树皮帐幕的夏季营地位于牧场或过冬乾草出处附近。经由同化的过程,许多南方萨哈人转向耕种,而较北的萨哈人从埃文克人那里引进驯鹿养殖。因铁器而大大闻名的萨哈人也制陶,这是历史上西伯利亚各民族中独一无二的事业。
尽管北极地气候恶劣,雅库特人仍一直保持著以牛、马、驯鹿养殖为基础的经济活动,虽然牲畜在一年大部分时间里须留在栏内餵食。乳品在他们的饮食中有重要地位,兽肉则留待特殊场合之用。河、湖捕鱼是第二重要的经济活动。今仍有许多传统技艺,例如象牙雕刻、本刻、宝石制作,虽然电影拍制等较现代的艺术也很风行。霍穆斯(一种口琴)吹奏一度作为巫术仪式的伴奏,也经历了复苏的过程。 林中他们住的房子,最早称为撮罗子,呈圆锥形,是用25-30根落叶松杆搭建起来的,高约3米,直径也是3米左右。每根落判枯搏叶松杆都要去皮,把一头削尖,形状很像标枪。如今,他们已不住撮罗子,而住进了拆卸方便的帐篷里。
雅库特人离不开火,特别是冬季,为确保帐篷内的温度,半夜要经常起来为炉子加火。因此,他们冬季多是和衣而眠。
夏季,他们的饮用水是河水。而冬季,则是从附近的河里先取冰,然后再把冰切成30-40厘米大小的块儿,运回来摆在房外。等到要用的时候,就把它们砸碎、加热、化开,然后饮用。
雅库特人的食品,主要是列巴和兽肉。列巴是用发酵好的面做成圆形,然后在火上烤熟的一种面食。刚刚烤好的列巴外焦里嫩,面香中带有少许酸味。 在一个猎民点上,我发现了一位叫玛里亚古的老人。她92岁了,却仍然喜欢在山上过这种游牧的日子。老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大山中驯鹿和狩猎了,如今,她已完全不习惯山下的生活了。有趣的是,她有的时候还喜欢喝点酒。
其实,雅库特人特别喜欢饮酒。听猎民点败饥上的人说,有一次,有人为他们拿来了50斤白酒。结果,一晚上7个人就全喝光了。
猎民点上多是男性,只有一个中年女性叫索柳霞,40岁。索柳霞17岁就在山上生活,她将我们带上山的酒偷偷藏起来几袋,说留着自己慢慢喝。 每个猎民点大约6-8人,索维加是这里学历最高的人,曾在中央工艺美院学过两年画画,还在城里有过体面的工作。可是,他终究是不习惯,最后,又回到了山上,过起了这种他熟悉的游牧生活。他有时间的时候还会画画,只是至今37岁了还没成家。
听他讲,正宗的雅库特人已不足50人,因为他们中有些人同汉族通婚,却很少与本族人通婚。由于他们常年在野外居住,好喝酒,有些人的生育功能丧失了。
在下山的路上,同行的雅库特人索国光,为我们唱起了鄂温克民歌——《大兴安岭,我的家乡》:大兴安岭绿葱葱,染绿了云彩,又染绿了风。鄂温克人踏遍了兴安岭,震落了原始森林中绿色的梦,啊……啊……牵着驯鹿,又背着猎枪,绿色的兴安岭啊……我的家乡……